姓名: 王创 职称:教授
E-mail: chuang.wang@mail.hzau.edu.cn
研究方向:植物营养生理及生物技术
个人简介
以水稻和玉米为主要研究对象,长期从事植物营养生理生化相关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e Plant Biology、Plant Journal、Plant Cell & Environment和Journal Experimental Botany等国际主流植物学领域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40多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2016年入选湖北“楚天学子”奖励计划。现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微量元素及肥料产学研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权威专家库评审专家,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员等职。
工作经历
1)2016年7月---至今,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与植物营养系;
2) 2015年3月---2016年3月,ARC Post-Doc, Plant Research Centre,University of Adelaide, 澳大利亚;
3)2012年7月---2016年6月,副研究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2010年7月---2012年6月,博士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植物营养联合实验室(含澳大利亚8个月);
5)2005年9月---2010年6月,博士,浙江大学(含国际水稻研究所5个月),植物学;
6)2001年9月---2005年6月,学士,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工程;
教学项目
本科教学:主讲《基础生物化学C》,《进化生态学》
本科生培养及荣誉:
1. 担任农资1601级班主任,获2017年度院级优秀班主任和2018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
2. 担任第四届“华癸班”班主任;
3.指导大学生完成国创及省创项目多项;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1675),水稻紫色酸性磷酸酶Ia 家族在缺磷适应性中的功能及调,2013-2015年。
2.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植物磷高效重要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2014ZX0800932B-002),2013-2015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929), 水稻NLA基因调控磷吸收的分子机制研究,2015-2018年。
4.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2016ZX08003005-001,2016-2020年。
5. 华中农业大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2016-2021年。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2378), 紫色酸性磷酸酶在缺磷适应性中调控细胞壁结构的机制研究,2018-2021年。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2663),水稻酸性磷酸酶在缺磷诱导的磷脂代谢中的功能研究, 2021-2024年。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耐酸作物品种精准鉴定与综合利用”(2022YFD1900700),2022-2025年。
9.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资源高效利用新基因挖掘与育种价值评价(2023ZD040720201),2023-2025年。
获奖及专利
1. 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310075099.7,大豆水通道蛋白基因GmPIP1;2的应用. 寿惠霞, 周练, 王创, 刘瑞芳, 韩强(3/5)。
2. 专利号:ZL 2022 1 1291060.4,一种油菜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在调控含油量与脂肪酸组成中的用途。袁盼,石磊,金元元,王创,徐芳森,丁广大,汪社亮,蔡红梅(4/8)。
3. 专利号:ZL 2023 1 1090850.0,一种具有耐酸促生作用的种子包衣剂及其应用。徐芳森,冉文昊,张玥,丁广大,汪社亮,王创,史仕军(6/7)。
4.专利号:ZL 2022 1 1322491.2,PAP10a基因在调控水稻抗稻瘟病中的应用。玄元虎,陈欢,王创,邓素仁,梅琼,孙倩,李天亚,邱永春,盖晓彤,苑德鹏,褚晋,董海(3/12)。
主要论文
1. Xing H#, Luo X#, Chen X,Deng S, Cai H, Xu F, Shi L, Ding G, Zhu Q, Wang C*. Purple acid phosphatase 10c modifies the rice rhizobacterial community and its phosphorus cycling potential. Plant Soil, (2024) 496: 431-448.
2. Liu T#, Deng S#, Zhang C, Yang X, Shi L, Xu F, Wang S, Wang C*.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regulates phosphate starvation-induced malate secretion in plants. Journal of Integrate Plant Biology, (2023) 65(5): 1099-1112.
3. Du Z#, Deng S#, Wu Z, Cai H, Xu F, Shi L, Wang S, Ding G, Wang C*. Characterization the phosphate response 2-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i-starvation response secretome in ri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22) 73(19): 6955-6970.
4. Deng S, Li J, Du Z, Wu Z, Yang J, Cai H, Wu G, Xu F, Huang Y, Wang S, Wang C*. Rice ACID PHOSPHATASE 1 regulates Pi stress adaptation by maintaining intracellular Pi homeostasis.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2022) 45: 191-205.
5. Liu T, Yuan L, Deng S, Zhang X, Cai H, Ding G, Xu F, Shi L, Wu G* and Wang C*. Improved the activity of Phosphite Dehydrogen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lant biotechnology.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2021) 9: 764188.
6. Du Z, Deng S, Wu Z, Wang C*. Genome-wide analysis of haloacid dehalogenase genes reveals their function in 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s in rice. Plos One, (2021) 16, e0245600.
7. Li H, Chen H, Deng S, Cai H, Shi L, Xu F, Wang C*.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regulates iron homeostasis in rice. Physiology Plantarum, (2021) 172: 1465-1476.
8. Deng S, Lu L, Li J, Du Z, Liu T, Li W, Xu F, Shi L, Shou H, Wang C*. Purple acid phosphatase 10c (OsPAP10c) encodes a major acid phosphatase and regulates the plant growth under phosphate deficient condition in ri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20) 6: 4321-4332.
9. Liu X, Yu Y, Liu Q, Deng S, jinx, Yin Y, Guo J, Li N, Liu Y, Han S, Wang C*, Hao D*. A Na2CO3-responsive chitinase gene from Leymus chinensis improve pathogen resistance and saline-alkali stress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Tobacco and Maiz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11: 504.
10.Lu L, Gao W, Qiu W, Tyerman SD, Shou HX*, Wang C*. OsPAP10c, a novel secreted acid phosphatase in r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tilization of external organic phosphorus. Plant Cell & Environ (2016) 39: 2247-2259
研究生培养情况
目前实验室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研究生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