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我院主办的生物膜多尺度界面过程与土壤健康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scale Biofilm Interfacial Processes and Soil Health)在线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包括“病原菌传播机制与防控”、“生物膜群落组装及调控”、“微生物群落动态的仿真计算和模拟”、“土壤菌群的涌现性特征”等多个土壤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00余位国内外同行参与了交流讨论。
本次研讨会由学院副院长蔡鹏教授主持,吴一超副教授和高春辉副研究员担任分会主持。院长谭文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辞,他对参会的各位嘉宾和在场师生表示了欢迎。随后,他介绍了生物膜研究的相关前沿进展,提出了生物膜对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强调生物膜界面过程研究需要结合跨学科、多尺度的研究手段,并希望此次国际研讨会能够搭建平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研讨会上,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麻省理工大学、隆德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希伯来大学、利兹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围绕“病原菌传播和防控”、“微观土壤生态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装与预测”、“有机质-矿物界面过程”等方面作了主题分享,并与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中,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曹彬副教授综述了自然环境和工程环境中胞外DNA的分布及其重要性。他以污水中的胞外聚合物的环境意义为切入点,阐明了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胞外DNA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他还介绍了其团队利用微流控技术和荧光染色等手段原位解析了细菌DNA释放机制。英国利兹大学Caroline L. Peacock教授以有机碳-矿物互作为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她提到水钠锰矿是海洋沉积物中的矿物碳泵,对于海洋中活性有机质的固定具有主要作用。她运用同步辐射技术、同位素示踪等技术阐明了有机质羟基基团是碳稳定过程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对于研究海洋沉积物及土壤环境中的有机碳周转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涉及土壤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促进了我校科研人员与海内外高水平专家的学术交流,对资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审核人:蔡鹏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