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付一晟、秦尚彬、李博涵)7月19日至21日,学院土壤矿物学研究生党支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尹慧琳携十名队员前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市,在韶山毛主席故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岳麓书院、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等红色旧址开展“长沙韶山迹永存,红色精神代代传”实践调研活动,旨在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新一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使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得到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
实践团队成员在学院整装待发
少年篇:“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7月19日,实践团队来到伟人故里、红色热土——韶山,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向毛泽东同志铜像致敬鞠躬,表达对伟人的敬仰与缅怀之情。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团队先后走进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进行参观,团队成员仔细聆听讲解,观看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展陈实物,深入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深刻领悟一代伟人奋发图强、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和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崇高品格。支部党员刘鑫雨表示:“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生动影像,全方位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光芒与革命历程。我会努力将毛泽东同志的坚定信仰、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走进毛泽东同志故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这次韶山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旅程,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土壤矿物学研究生党支部支部书记陈依感叹道。
团队成员在毛泽东铜像广场重温入党誓词
团队成员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参观
求学篇:湘江之滨弦歌不绝
7月20日,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湖南一师、岳麓书院和新民学会旧址等代表性红色景点,追溯毛泽东主席的求学经历,在青春脚步的求索中厘清青年毛泽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路历程。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这所学校,毛泽东学习、工作长达8年,实现了由青年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这里是毛泽东的初心形成地和毛泽东思想萌芽地。团队成员在校史馆内,详细了解了毛泽东在这里求学时的奋斗历程和思想萌芽。展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了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在这里接受革命思想启蒙,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光辉岁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观,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革命先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随后,团队成员步入岳麓书院,书院中心讲堂前,一块“实事求是”的匾额下,曾留下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行者的足迹。“毛主席当年曾住在半学斋,‘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头顶古树、面朝匾额,团队成员陈依指着岳麓书院半学斋的牌匾,向团队成员娓娓道来。毛泽东在半学斋求学的一年半时光,打开宿舍窗户就能看到的“实事求是”几个字,浸润着毛泽东的内心。团队成员在书院内,聆听了书院的发展历史和毛泽东求学时的逸闻趣事,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积淀。大家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主席的学习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身体力行践行“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周家巷的新民学会旧址,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13名有志青年在小院内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被誉为“建党先声”。团队成员在学会旧址,详细了解了新民学会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展厅内陈列的文物和史料,生动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等人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的情景。通过参观,大家深刻认识到了新民学会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红色种子在团队成员心中生根发芽,初心故事在传承接力中代代流传。
实践团成员在新民学会旧址合照
革命篇:长岛人歌动地诗
7月20日,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沙的历史以及毛泽东早年的生活背景,实践团队前往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与杨开慧毛泽东故居开展实地考察和学习活动。在长沙历史馆,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发展壮大的历程,了解长沙作为革命摇篮的重要地位。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实物展品,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与牺牲,特别是在了解长沙的劳动运动和青年运动时,大家对当时革命者勇于斗争的精神表示由衷敬佩。杨开慧毛泽东故居内保存完好的历史资料与实物,形象地展示了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生活点滴,让实践团队成员们感受到这对革命伴侣在风雨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实践团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馆合照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成员们增强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的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内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力,外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