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工动态 -- 正文
研工动态
【耕读之路】耕绿护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普行——水土保持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赴多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社会实践
发布人:许琳发布时间:2025-09-04

2025年7月-8月,学院水土保持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成员赴湖北省咸宁市、丹江口市及宁夏石嘴山市等地,开展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环境样品采集与快速检测、防控技术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农业田剖析面源污染成因与现状,科学评估污染负荷,并向农户普及绿色生产技术。团队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思想,助力农业面源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

7月6日,实践团队深入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了解当地面对干旱区资源约束与污染压力,推广节水灌溉和生态沟渠技术,引导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平罗县地处黄河流域重要灌区和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是宁夏平原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面源污染治理直接关系到黄河水质安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西北干旱区生态稳定性。队员吴同舟表示:“将节水与控污结合,是从源头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

宣传走访

湖北省咸宁市农村面源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化肥年均施用量超区域环境安全阈值的1.5倍,农药使用强度达12.8公斤/公顷,畜禽养殖废弃物年产生量约180万吨,其中氮、磷等污染物通过径流和淋溶进入水体,导致全市35%的沟渠水体总氮浓度超标。7月28日,实践团队成员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与贺胜桥镇,发现当地普遍存在化肥农药过量施用、沟渠排水氮磷浓度较高等问题,通过发放自编《面源污染防治手册》和现场快速检测,开展点对点技术讲解和科学用药用肥宣传,增强农户环保意识与操作能力,为农户提供针对性技术建议。队员王沪玉表示:“面对面讲解让农户意识到,环保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增产节本的实际需要。”

宣传面源污染知识

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京津冀豫四省市数十座城市、超过8500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同时也是维护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水战略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水质安全至关重要。8月26日,实践团成员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聚焦农业种植结构、施肥管理模式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潜在关联,系统采集了土壤及水体样品,并检测总氮、总磷等关键污染指标,以科学评估农业活动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机制,为后续提出精准治理措施、保障“一库清水北送”提供重要数据支撑。队员李健章谈到:“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数据帮助当地协调农业生产与水源保护,真正守好这一库清水。”

实地走访与入户调研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政策普及与科技帮扶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水平和防治技能,帮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增产增收与环境保护“双赢”提供支持,同时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系统治理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实践样板,持续助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文字:王小倩

图片:吴同舟 汤佳欣

审核: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