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卢孟超)8月15日,由我校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主产区绿色丰产耕作制度与固碳减排关键技术”子课题“长江中下游两熟制绿色耕作技术体系构建”再生稻测产及观摩会在湖北省武穴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顺利举行。本次测产专家组由来自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武穴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深入武穴示范基地,实地考察了不同绿色耕作模式下再生稻生长情况,随后严格按照测产程序对示范区和对照区水稻进行了现场收获、称重、水分含量测定及数据分析。测产结果显示,扣除杂质和水分后,应用绿色耕作模式的示范区水稻头季产量为688.7 kg/亩,使用常规耕作模式的对照区水稻头季产量为613.2 kg/亩,示范区增产12.3%。随后,专家组观摩了“油菜/水稻绿色耕作技术体系的集成以及秸秆轮耕还田技术评价与标准化”示范区。
图1 专家组考察核心示范区(赵同舟 供图)
图2 专家组指导试验示范测产(赵同舟 供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主产区绿色丰产耕作制度与固碳减排关键技术”聚焦长江中下游用养结合耕作制度缺乏、土壤碳足迹高、肥料使用量偏高等问题,通过集成秸秆还田、养分专家系统(NE)和增值微量元素肥料等技术及耕作模式创新,探索适宜长江中下游的绿色耕作路径。课题试验示范负责人分别为资环学院孙学成教授和石磊教授。下一步,项目组将基于此次测产结果,进一步优化技术模式,加快示范推广步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熟制绿色耕作技术体系构建贡献科技力量。
图3 “油菜/水稻绿色耕作技术体系的集成及秸秆轮耕还田技术评价与标准化”示范试验(赵同舟 供图)
审核:石磊 孙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