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学院“教授红心工作室”第八期活动在主楼315会议室举行,我院孟冉老师以“时空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为题与本学期发展对象进行了交流分享。
首先,孟冉老师从三个方面全面讲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其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其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因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薄弱点仍然在“三农”;其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
分享中,孟老师提到了美国作家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所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书中写到,长久以来,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将会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而不能养活自己。谈到此处,孟老师不禁回忆起自己儿时期盼过年吃肉的场景,而如今国泰明安,人民的粮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也正凸显着我国国情的变化。在这里,孟老师指出:“目前中国粮食隐性自给率降至65%,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孟老师鼓励华农学子要有更高的目标和开阔的眼界,树立远大的理想,永怀热枕,为中国为世界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怎样让农业变得更绿色、更有韧性?”孟老师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2021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的“以创新驱动的解决方案,聚焦于技术和数字化创新”,简洁精炼的讲述了数字农业技术的概念和时空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同时总结出了时空数字技术的三个关键技术:“大数据采集技术”、“数字地球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人类在自古就想要预测未来,现在科学家在云平台上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大规模分析处理,从而实实在在的预知未来的事情。
最后,孟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并与同学们就时空数字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他说:“科研不是象牙塔里的、不是自娱自乐的,是肯定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我们的科研成果都可以转换、应用,但实际转换的比例值很小,有些研究的思维很超前的、是超越时代的,当前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果就自然瓜熟蒂落。并且理论研究为的是拓展人类知识边界。我们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肯定要预测未来的发展,先投入研究,不能等到需要时再临时抱佛脚,否则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落后于时代。”
文字记者:刘爽
图片记者:李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