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耕读之路】溯源大别山文化脉络,赓续青年文化使命——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研究生党支部赴金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人:许琳发布时间:2025-08-2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025年8月23日至24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研究生党支部“溯源大别山文化脉络,赓续青年文化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通过实地调研与参观学习,深刻感悟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金寨,这座被红色浸染、被绿意环抱的小城,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8月23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红军广场。红军广场依山而建,183级台阶串联起金寨革命历史的重要篇章,登阶至顶,24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身镌刻着刘伯承元帅题写的“燎原之火”,诉说着大别山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团队成员在塔前肃立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畏精神。

在金寨县红军纪念堂,门楣上的馆名由洪学智将军亲笔题写,两侧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金寨时的题言:“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作为全国唯一的红军纪念堂,这里庄严肃穆,承载着十万金寨儿女参军参战的壮烈历史。

感受建设伟力,体悟使命担当

8月23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梅山水库。这座建于1954年的宏伟工程,是新中国治淮战略的核心工程,建设者们攻坚克难,铸就了这一伟业。队员们沿着大坝行走,体会当年建设的艰辛,感叹这座宏伟工程的壮美。如今水库在防洪灌溉的基础上,发展为生态旅游胜地,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导游介绍,当年修建梅山水库有十万亩良田与三大重镇沉入水底,十万群众移居深山,彰显了老区人民的巨大奉献。

传承民俗文化,感受红色与乡土交融

8月24日上午,在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实践团队参观了按1:1比例复原的重点革命旧址。园区汇集了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红二十八军重建旧址等多个展区,生动再现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的峥嵘岁月。成员参观了大别山民俗文化展览馆,在非遗展厅系统了解了金寨县的大别山民歌、古碑丝弦锣鼓、金寨推光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展示不仅体现了大别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队员们感受到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交融。

随后,团队来到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公园位于金寨县新城区桂花公园,是著名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源地。在“月光”映照下,现代声光影像与优美桂花景观融合,将金寨美丽的桂花神话与红色革命文化巧妙结合。实践团队在纪念广场结束行程,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与红色精神的交融魅力。

两天的社会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大别山人民在革命年代的牺牲与奉献,也感受到新时代青年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将所学所感转化为科研学习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担使命,书写青春答卷。



文字:汪倩 慕晨曦

图片:杨雯星 李孟菲

审核: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