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生工作
【耕读路上】沃土深耕,青穗兴农:华农学子赴武穴探寻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发布人:许琳发布时间:2025-08-27

盛夏八月,稻浪翻涌,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沃土深耕·青穗兴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武穴锐兴家庭农场和大法寺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访谈、现场观摩、农户交流与技术宣讲等方式,调研绿色低碳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推广现状。

秸秆变废为宝,沃土固碳增肥

踏入武穴锐兴家庭农场,实践团队便被眼前先进的农机作业场景所吸引。队员们在田间观摩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并与农场负责人杨云广交流了解农场独特的“秸秆科学还田 -土壤固碳 - 地力提升”循环体系,曾经被当作废弃物的秸秆,在这一体系下华丽转身为“土壤黄金”。团队成员近距离触摸还田后的土壤,感受其质地的变化,深刻体会到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的显著作用。队员刘晓鸽感慨道:“以前只是在书本上学习到秸秆还田的理论知识,今天真正触摸到这样的土壤,才切实明白它对土壤结构改善的意义,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生态变革。”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验,让队员们对绿色低碳农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知。

小院聚力创新,技术落地示范

在大法寺镇,团队前往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通过“核心试验-示范-推广”模式,将油菜、水稻等作物轮作与减排技术集成应用,核心试验区150亩,示范450亩,辐射带动周边12000亩农田。镇农技中心胡兵主任介绍,秸秆科学还田、粪肥利用、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在此整合实践,实现了“增产与减排”协同。周志华主任现场展示了科技小院优化的绿色防控技术——精准诱捕器与赤眼蜂协同使用,在减少农药施用的同时保障作物健康生长。队员们围绕着这些装置和技术仔细观察、热烈讨论,纷纷记录下关键信息。他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小院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中的关键作用,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农学研究生,未来在农业科技领域可努力的方向。

入户调研问需,科普赋能兴农

实践团队深入周边村落开展入户调研。队员们手持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走访十余户农户,细致了解他们对绿色低碳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从秸秆还田接受度到有机肥使用意愿,从智能农机知晓率到减排技术采纳障碍,用详实的问卷数据勾勒出农户认知图谱。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化身“科技小院宣传员”,通过图文手册与方言讲解,向农户介绍科技小院“驻点服务、技术落地” 的运作模式,重点普及秸秆还田固碳、绿色防控减药等实用技术。当看到农户王大叔在问卷上认真勾选“愿意尝试无人机施肥” 时,队员王超杰感慨:“只有走进农户家里,坐在田埂上聊技术,才能真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夕阳映照武穴辽阔田野,实践团队的综合调研暂告一段落。通过此次对家庭农场和科技小院两站实践,团队不仅收集到绿色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手资料,也深化了对“科技兴农、绿色先行”实施路径的理解。科技小院与农机赋能共同勾勒出绿色低碳农业的现实图景,为江汉平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文字:张欢 刘晓鸽 王健

图片:罗欣欣 张苑 王超杰

审核: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