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7月9日至20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研究生党支部“烟草增香,科学施肥”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镇,开展为期12天的烟草科学施肥技术专项田间调查工作。
柏杨镇作为利川市核心烟区,近年来因长期单一化种植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加剧等问题凸显,为缓解这一生产痛点,团队聚焦连作难题,在柏杨烟草站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对"烟草-大豆""烟草-红薯""烟草-烟草"3种不同间作模式的试验田开展系统调研。
烟草试验地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顶烈日、冒酷暑,严格遵循科研规范开展作业,通过多维度科学分析,探索绿色解决方案。除常规农艺性状记录外,本次实践团队还重点采集了烟草功能叶、间作作物器官及根际土壤样本,后续通过理化分析、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测定植株营养品质指标、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从生理生化到微生态多尺度解析间作模式对土传病害抑制、养分循环改善的作用机制。
田间调查取样
样品采后处理
“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我们持续的追求”。支部书记朱震昊表示,此次实践是学科特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研究成果不仅可为武陵山区烟草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其"以间作调控微生态"的技术路径对解决其他经济作物连作障碍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团队将陆续完成后续采样数据分析,明确间作模式缓解烟草连作障碍的机制,以期为烟草连作障碍因子消减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助力绿色生产和农民增收。
文字 朱震昊
图片 翟翊羽
审核 许 琳